2009 年 11 月 23 日
聚焦電磁輻射:限值以下是否安全存爭議
【2009-11-21 於央視 - 每周質量報告 播出】
精彩節目內容:
近百年來,我們人類經歷了三個時代的發展,即從電氣化時代(家中有電燈、收音機、留聲機、電風扇等)走向電子化時代(家中增加了電視機、有線電活、收錄機、空調機等),步入智能化時代(家里又增加了電腦、手機、微波爐等)。這些產品為我們生活工作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自己也就生活在了電磁環境之中。家庭如此,辦公室如此,公共場所也如此。所謂電磁輻射,簡單說就是由于電場、磁場的交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類似于水波。有專家曾經指出:人類生活中電磁輻射造成的污染甚至將取代噪聲污染,事情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近日,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繼水、大氣和噪音之後,電磁輻射已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熱點,各地有關電磁輻射的投訴量直線上升,在發達的地區和城市尤其明顯。僅上海市去年有關電磁輻射的投訴就有兩千起1000多起,有關專家指出:投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中能夠產生電磁輻射的設備種類和數量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公共電磁輻射源包括:三萬多座各種等級的變電站,並且數量仍在增加;還有超過30萬座的移動電話基站,遠期目標是至少300萬座。還有遍布城市的地鐵、電車、電氣化列車等等。
而對于個人消費電子電器產品,輻射源數量同樣驚人:全球幾乎每4個手機用戶中就有一個在我國,同時還擁有3億台以上的電視機,4千萬台電腦,每年新增的1000萬台微波爐等等;所有這些設備都是在一百年左右時間內出現的,在為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向四周傳播著不同波長和強度的電磁波,導致城市電磁環境總量呈幾何倍數的增加。
(以上內容由新浪北京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