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當枕邊人,燈光與電磁波擾眠。資料照片
日前英國《泰唔士》報導指出,房間內裝LED省電燈泡、手機、電腦螢幕都會發出藍光,而藍光會刺激視網膜抑制腦部主管睡眠的神經元,影響睡眠品質,對晝夜周期影響甚至超越藥物。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人類眼睛視網膜對藍光較敏感,因此少量光源就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影響入睡,易造成生理時鐘紊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睡眠心理師詹雅雯則表示,助入眠的褪黑激素約從睡前2-3小時開始分泌,建議這段時間調暗燈光,減少用3C產品,可避免聲光效果導致興奮而影響睡眠。
建議夜燈的燈源低過床頭,減少眼睛知覺刺激。資料照片
電磁波擾眠
除燈光影響入睡,許多人習慣將手機放在枕頭旁,但睡眠心理師詹雅雯表示,曾有相關實驗顯示,電磁波會讓入眠後初次深睡期變短、睡得較不安穩。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創會理事長陳椒華則提醒,智慧型手機電磁波平均超出背景電磁波5000倍以上,Wi-Fi發射器更可超出10萬倍以上,且電磁波已於2011年由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可能致癌的2B等級致癌物,與塑化劑同級,長期暴露將增罹癌風險,建議睡前將這些電器關機,或離身體2公尺以上。
夜燈低過眼
睡眠心理師詹雅雯表示,沒有光的環境較適合入睡,不過少數人對完全黑暗的空間感到恐慌,使用小夜燈才有安全感,對於這類民眾,睡眠心理師詹雅雯建議夜燈亮度不要太亮、保持室內昏暗,燈源最好低於床頭,減少眼睛知覺接受刺激、影響入睡 |